• 通知:为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就医体验,心灵彩虹诊所诊疗系统8月1日起预约及看诊功能全面迁移至“北京云博互联网医院”平台。新平台功能更强大、操作更便捷,旨在为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相关内容详见公告!您可在9:00-18:00添加北京心灵彩虹微信客服:bjxlch或拨打010-62305885进行咨询,诊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大厦B座1215室,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 通知:为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就医体验,心灵彩虹诊所诊疗系统8月1日起预约及看诊功能全面迁移至“北京云博互联网医院”平台。新平台功能更强大、操作更便捷,旨在为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相关内容详见公告!您可在9:00-18:00添加北京心灵彩虹微信客服:bjxlch或拨打010-62305885进行咨询,诊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大厦B座1215室,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 通知:为持续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就医体验,心灵彩虹诊所诊疗系统8月1日起预约及看诊功能全面迁移至“北京云博互联网医院”平台。新平台功能更强大、操作更便捷,旨在为您提供更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相关内容详见公告!您可在9:00-18:00添加北京心灵彩虹微信客服:bjxlch或拨打010-62305885进行咨询,诊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36号,德胜凯旋大厦B座1215室,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医生预约 心理体检

免费注册

用户名
姓名
设置密码
确认密码
+86
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
就诊者生日
注册条款
 

密码找回

新密码设置

    北京心灵彩虹诊所知情同意书 
      为了提高我市居民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知识,提升居民了解自我心理状态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开展适当的心理健康管理与指导,促进常见心理/精神卫生问题的早期识别、发现和早期干预,帮助和引导居民科学疏解心理问题,有效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践行十九大精神,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了“朝阳区百家机关事业单位心理健康”项目。本项目拟通过线上心理测评工具,让居民及时掌握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测评结果,对部分需要心理服务的居民,开展心理健康指引及心理咨询等。
进入“北京心灵彩虹诊所”心理健康测评平台进行测量,测评结束后,您可以获得一份专业的心理测评报告以及心理健康指导。根据情况还可以获得线下的免费咨询服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专业测评的选项无对错、好坏之分,您如实作答即可,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您的答题质量。
2、专业的心理测评报告不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也不适合把它作为您生活和工作中重大决策的唯一依据
3、本平台心理咨询服务范围以心理问题为主,严重的心理障碍,咨询师将会为您提供其他适合的转介建议。
4、在进行免费咨询服务时,需提前进行实名认证。您在预约咨询时,需要提供身份证号码、您的联系方式及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前往机构进行咨询时,需要携带身份证件。
5、您在使用本平台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结果、咨询记录以及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我们将严格保管,不予泄密。仅有咨询师本人及与平台签署过保密协议的工作人员可以接触到此类信息。如工作人员或咨询师中有您的熟人(例如:亲戚,朋友),都应回避参与您的个案。
6、为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在使用平台期间,可能会有工作人员进行回访,届时请您根据您的真实使用感受进行反馈。
7、如发现您在使用平台过程中有自杀、自伤或者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等倾向时,咨询师有权利直接联系对您及他人生命安全负责的相关人员或相关机构,以保护您或他人的生命安全;当您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调查时,我们将依据法律程序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本平台不提供危机干预服务,如果您频繁出现想要伤害自己的想法,您可以选择拨打以下求助电话,以获得心理援助服务。求助并不是弱者的行为,拨打热线电话,进行求助,给自己一个敢于面对困扰的机会,这也许会给您的生活带来好的改变。反过来讲,如果您没有利用这些资源,仍然选择将自己置于风险当中,那么所造成的后果需要您自己承担,平台将不为此负责。

 
                                                                                                                                                                                                                              北京心灵彩虹诊所
                                                         
                                                                                                                                                                                                                 


首页 科普知识 科普新闻 新闻详情

家长课堂∣崔永华:怎样让孩子远离“抑郁”

2019-08-05 2722

抑郁症是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儿童青少年抑郁症会扰乱社会和情感发展,这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后果,包括人际关系问题、学习能力下降、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和药物滥用。此外,在青少年时期抑郁的人更有可能在一生中反复抑郁。
近日,《情感》(emotion )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关于消极情绪分化(negative emotion differentiation,NED,即用精确标签对负面情绪进行细微区分的能力)的新研究。研究发现,那些不善于辨别自己负面情绪的年轻人,更容易在经历压力生活事件后出现抑郁症状。相反,那些表现出高NED的人更善于处理压力带来的情绪和行为后果,从而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情绪升级为临床显著抑郁症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能够准确而细致地描述自己负面情绪的儿童和青少年比那些不能这样做的同龄人更能抵御抑郁。
情绪虽是主观感受,却不因人的掩饰而转移消失,她只是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时间越久伤害越大,也许未来某个不起眼的小事就能引发内心的情绪炸弹。据统计,目前与情绪相关的疾病达两百多种。我国抑郁、焦虑等情绪相关障碍的患病率30年间增长了20多倍。小到胃疼痛经,大到癌症冠心病都跟情绪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在医学正在向“精准医学”迈进的今天,如何精准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必修课,也是让孩子远离“抑郁”的法宝。
对于情绪,每个人都不陌生,喜怒哀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轮番上演。而情绪管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情绪管理不是简单地压抑、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在正确理解情绪、体察接纳自身真实情绪的基础上,掌握调适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与技巧,让自己成为情绪的主人。
1、教会孩子给每一个情绪贴上标签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给每一个情绪准确地贴上标签。
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
孩子能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2、给孩子“心理玩具”
心理学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干预实验时,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点幼稚的做法,比如,记录下来当天发生的好事,并解释为什么你感觉不错;写下能展现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温习。据调查,每天写下三件让你感觉好的事,这个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续时间也长。
我们自己可以这样做,也可以引导孩子这样做。让孩子学会在情绪有些低落时,把这些好事当作心理玩具,拿出来玩味。也可以让孩子每天睡觉前或在其他空闲时间里,没事就在脑子里整理自己的这些好事。其实这就是在训练孩子转念的能力。
3、不做情绪绑架
教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我们家长也是,也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不要让孩子对家长的情绪负责。
家长应尽量少这样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那样做,妈妈不喜欢”。如果我们因为跟孩子无关的事情有消极情绪,那就跟孩子说,妈妈这会心情不好,因为别的事情,所以妈妈先自己待一会,等情绪好了,马上就跟你玩。这样,孩子也可以学会,当他有不好的情绪时,他也会自己冷静一会,练习自己去处理。他也会知道,有不好的情绪不是什么错事。
4、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
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给处理办法。
5、给孩子自己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
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认识到消极情绪的意义,我们就知道,不必急于让情绪消失,而是要尽量给孩子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锻炼着平复下来。他每自己平复一次,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锻炼。当然对于两岁以下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用转移法先去哄好,然后再讲道理。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自己能保持中性态度,这会帮助孩子更好地平复情绪。有很多情况,孩子是被家长的坏情绪火上浇油,愈演愈烈。
6、教给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办法
对于消极情绪,要多分析多思考,去想办法,这样有利于化解情绪。
要教给孩子一些适合孩子的处理消极情绪的方法,常用的包括但不限于:镇静法:数数、深呼吸;转移法:看景色、听歌、运动、做自己的爱好;宣泄法:比如打沙发打枕头(当然对于爱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纸(其实这些宣泄法背后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坏性最小,不影响别人的方式发泄情绪);倾诉法:找人聊天、写日记、随意画画。
上述“六招”归纳为一句话:真正做到接纳孩子的一切就是陪伴他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种情绪再教会给每一个情绪画上标签
 
相关内容
  1. 心理创伤2019-10-23

    心理创伤是创伤性事件造成了心理的损害。在人们经历创伤性事件时,会感到痛苦,羞愧,恐惧,绝望,无助或者麻木,如果此后这些痛苦经历仍然妨碍人们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功能时,就称之为心理创伤。

  2. 专业测评 ▏儿童行为量表(CBCL)2019-09-19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以下简称CBCL)是在众多的儿童行为量表中用得较多,内容较全面的一种。我国在1980年初引进,在上海及其他城市作了较广泛的应用,并总结出了我国常模的初步数据。这一量表主要用于筛查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行为问题,共有三种表格,即家长用的,老师用的和智龄10岁以上儿童自己做的,其中家长用的使用经验最多。本网站测验用的是家长用表。

  3. 学心理学,就能走出心理困扰?2019-08-15

    学心理学,就能走出心理困扰?这是很多想靠学心理学自救的人,常有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不能。

  4. 宝宝怎样才可以实现“财务自由”?2019-07-23

    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财商”的概念已渐渐走进家庭教育的实践。让孩子从小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培养孩子相应的理财意识,对孩子智力、情绪、心理的发展和成熟都有益处,也能让今后的家庭消费更趋理性。

  5. 关于孤独症儿童表现、鉴别诊断、用药、崔永华大夫想对家长说……2019-06-26

    当家长发现孩子异常,医院往往是第一站。确诊后,医生也会和老师、家长一起,成为帮助孩子康复的重要角色。

  6. 健康高考 | 心理专家崔永华:焦虑、失眠?八句话帮你轻松减压2019-06-01

    考场如战场,是实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心态是一个杠杆,好的心态一方面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加速提升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应试策略,让考生在高考中能够更好地展示出自己真实的实力,甚至超常发挥。

  7. 北京心灵彩虹诊所专家为你讲述“中学生抑郁”那些事儿2018-12-13

    文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崔永华博士
    调查显示,中学生中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3.7%—54.4%,其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9.68%。“中学生抑郁”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常见现象。但目前更大的一个问题是... ...

  8. 秋的“困惑”2018-09-06

    调查显示,对天气气候的变化反应最强烈的年龄段,不是儿童,也不是老年人,而是.......

  9. 应对“开学综合征”,听听北京儿童医院专家怎么说2018-09-03

    “熊孩子”终于快开学了,对于很多妈妈来说,真是一件喜大普奔的好事儿:总算要告别与精力旺盛的熊孩子们“斗智斗勇”的模式, 这么多天 IQ、EQ 的火力考验总算快结束了,终于把熊孩子“横行” 的日子耗到余额不足啦!感觉马上快要“解放”了,解放区的天是蓝蓝的天……。

  10. 康复期患者的家庭支持2018-08-02

    或许有许多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很纳闷:为什么我的亲人一次又一次地犯病呢?的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患者刚出院不久病情又复发而住院了。精神病复发频繁成为困扰患者及家属的心头隐患。那么为什么精神病会如此频繁地复发,而作为患者及家属又应该如何来应对呢?

  11. 了解多动症2018-05-17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12. 孩子不停地做出怪异动作,您知道是为什么吗?2018-04-12

    在生活中,当您发现孩子有眨眼、摇头、各种肢体动作、怪异的发声,您知道为什么吗?

  13. 如何识别抑郁症2018-04-11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缺乏和乐趣缺失、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可能会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和妄想等。

  14. 焦虑症,你中招了吗?2018-03-20

    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非由实际威胁或危险所引起,或其紧张不安的恐慌程度与现实处境很不协调,患者还常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和运动性紧张。